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命名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味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王鼎钧幽默的散文语言特点,沉潜幽微,寓意耐人索解。 
教学重点:课文思想内容、妙趣横生的文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王鼎钧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说说这作者: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临沂人。日本侵华期间,山东沦陷,离家当流亡学生,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此段经历形成写作动机及早期作品内容。1949年到台湾,先后在广播、电视、报纸副刊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新闻写作。其间在《中国时报》担任专栏主笔,为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台湾重要的杂文作家,70—90年代台湾散文的扛鼎人物。1978年赴美,在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担任双语教材编辑。1990年退休。曾从事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各种文体写作,最后定位于散文。 
王鼎钧在台湾为身体力行将小说与戏剧技巧融入散文的代表人物,对文体的混合有首开风气之功。他自称“在媒体间忘返、在媒体中忘倦”,发现媒体特性处处影响文学作品之形式及内容,发为论述,促进媒体及文学之圆满合作,亦主张作家对报纸广播电视不能过分依赖,在当时皆言人所未言。他关于文学的论述得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之三昧,可读性高,可谓雅俗共赏。王鼎钧的文学生命十分丰富。论时代,他历经抗战、内战、台北时期和纽约时期;论文学潮流,眼见写实主义挂帅、现代主义挂帅到后现代。文学发展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导向、党部导向、学院导向、本土导向和市场导向几个阶段,兼收并蓄,取精用宏,以“良工式古不违时”自我经营,颇耐时潮淘洗。  
王鼎钧曾获得台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台北中山文艺奖章、台北行政院优良图书金鼎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他的早期作品追求写实,20世纪60年代受到现代主义影响,作品风格数变。题材一贯关怀大众苍生,感受时代苦难。为人性喜独处冥思,作品亦沉潜幽微,寓意耐人索解。为基督教徒,佛经读者,有志以佛理补基督教义之不足,用以诠释人生,建构作品;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大林出版社)、《人生观察》(1965年1月,文星书店)、《长短调》(1965年9月,文星书店)、《世事与棋》(1969年10月,惊声文物公司)、《情人眼》(1970年12月,大林书店)、《碎玻璃》(九歌出版社)、《灵感》(九歌出版社),小说《单身汉的体温》(1970年3月,大林出版社)、《透视》(大江出版社)、《王鼎钧自选集》(1975年,黎明文化事业公司)、《钟》(1980年,尔雅出版社)。写作技法《文路》、《讲理》、《作文七巧》及《作文十九问》,1976年曾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年选》(巨人出版社,台北)。  
二、看看这作者自个儿写的简介 
王鼎钧,山东临沂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正式写作由一九四九年算起,迄今未敢荒废,曾尝试评论、剧本、小说、诗、散文各种文体,自己最後定位於散文。已出版『左心房漩涡』等散文集十四种,其他十一种。在台湾为及早力行将小说戏剧技巧溶入散文之一人。诵前人『良工式古不违时』之句日求精进。为基督信徒,佛经读者,有志以佛理补基督教义之不足,用以诠释人生,建构作品。吾生有涯,而又才力不逮,常引为恨。曾仿佛家四弘誓愿作铭以励天下同文,铭曰:『文心无语誓愿通,文路无尽誓愿行,文境无上誓愿登,文运无常誓愿兴。』  
三、一个读了王鼎钧的散文的读者如是说 
我还记得那样的下午,在自家的院子里,在冬日的余辉下,我被那样的字句一一敲打,那样的气度,那样的冷,我看到了困囿许久的汉语夺路而出的可能性。真正的散文就是诗歌本身,以见证的名义,它们是同一条河流。    
  这样的河流中,我看到,一个人在打捞他的历史。你是如此激动,我也仿若如是。一人一生,有情之眼却窥到了三生三世。你的过往已经成为你的烙印,而我,却在十字路口瞥见擦肩而过的惊动。那惊动中饱含撕裂的痛楚与弥合的失语。正是那样的失语中,你才被赋予了那样的语气。绝堤之水,且行且住。这是怎样的一种克制与放纵!不是你在说,而是你被说。于是那旋律绝美,闻者无不动容。当年我一昧倾心于那样的旋律,却忘记了是怎样的厚重才能承载它。那样的冬天,我在爱中起伏,我在哲思中呼吸,命运安排这样一本书浮现为韵脚,只为,值着那样的季节,灵魂正用蓝色的笔触使得那孤寂之星更加地幽蓝。  
四、认认这些字这些 
揣摩 自忖 不知轻重 喧宾夺主 
轻佻 羊圈 鴂舌之人 恍然大悟 
腼腆 震动 起承转合 千奇百怪 
精致 膝盖 四通八达 视野开阔  
名讳 觅食 
黯然 镂刻 
荆棘 倚着 
五、这妙趣横生的文字,读一读,品一品。 
1.话犹未了,她尖尖的手指早把红色的封套倒提起来,钞票像一条小鱼滑出来,钻进了老崔的掌中,没有水声,只有轻微的震动。孔老师还能享受这种震动,比美在音乐会上捉住乐声。 
赏析:这个“倒提” 既幽默又形象,把空老师生怕沾染这礼物的小心翼翼的滑稽模样给写活了,而用小鱼比喻钞票更是鲜嫩秀气,而将孔老师巧妙解脱困境如释重负的心情比作享受音乐会美妙的音乐,既形象又美妙,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2.最后,孔老师捏着空空的封套,捏得它张开了大口,朝地面呕吐,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吐出来。她几乎拿着封套当酒杯,对着同席人照了又照,表示这杯酒确已干了。 
赏析:这段文字用了拟人和类比,形象生动地将空老师的动作和心理都活灵活现地写了出来。将封套当酒杯的譬喻更是奇妙,形象而精妙地将孔老师的光明磊落写得生动逼真而富于幽默。 
※类似的珍珠还有很多,请欣赏,如: 
1.校里校外,前街后街,萝卜头儿满地滚,没有自己园里种的那一颗。 
作者将自己的孩子比作自家种的萝卜头,不禁让人莞尔。读起来又亲切又幽默。 
2.校长正像个牧人似的,站在大门口,微笑检视羊群入圈。 
作者将校长当牧人来写,将学生当羊,既形象又幽默,校长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就如牧羊人对羊的深切关爱和期望,这种无言的和谐的深切的爱就通过鲜活的文字表达出来,犹如三月春风扑面而来,满眼满地都是。 
3.自己的家在望,绕着房子跑了一圈,前门只见蝴蝶 ,后门石阶上只有松鼠。 
作者写自己找不儿子,却隐而不说,而将视线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这种留白的艺术如国画里面的虚写,既写出事实,又增加空间感,读来趣味横生。 
4.老崔此时望见儿子,内心特别喜悦,觉得儿子如在地平线外冉冉升起,脚步沾地。觉得儿子在阳光镂刻下身体发肤无不精致。觉得他翩翩如恋枝之蝶,依依如觅食之鼠。 
 将喜悦写得如此精致也算是一种极致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贴切新奇,所选喻体如“恋枝之蝶”、“觅食之鼠”恰当又形象地形容归家的儿子,略微夸张的语气和用词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类似的彩贝还有很多,你还能采撷到几颗? 
1.孩子的自尊心在动摇,得赶快伸手扶住。 
2.乖乖,一串爆竹点着了,节奏也不过如此。 
3.3个观众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最恰当的力气鼓了掌。 
4.“阿麻”,谐音“阿妈”,岂可以做一个男人 一生的符号? 
5.别人的孩子犯了他祖父的名讳,他高兴个什么劲儿? 
六、找一找,写一写。 
请针对家庭、班级、学校、社会上的某种现象,写一段幽默的话,字数在150左右。 
1.写家庭中的幽默。如:品茶、炒菜、吵架等。 
2.写班级中的幽默。如:迟到、回答、考试等。 
3.写学校中的幽默。如:早操、饭堂、单车等。 
4.写社会中的幽默。如:逛街、补鞋、等车等。 
七、说说幽默的语言。 
幽默的语言,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而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使人一想而悟。从效果看,使人一听就觉得说法出奇,出乎意料才觉有趣。但虽出奇,却也合情理。出奇自然是一种矛盾,是人的主观想法和客观现实的矛盾。但其中又有合情合理之处,便是矛盾中又有所协调,可以理解。  
(一)幽默语言示例。 
1.相声大师侯宝林练书法,他的闲章刻的是“一户侯”。在封建王朝被封为侯爵,食万户,称“万户侯”。侯宝林却发明出个“一户侯”来。他姓侯,并非侯爵,却是一户姓侯的。这“侯”字双关,是巧合的幽默。 
2.在“文化大革命”中,报社有一位干部回到工作岗位后向“革命小将”致谢说:“多谢革命造反派对我的帮助,包括文的帮助和武的帮助。”听众有暗笑者。因为所谓“武的帮助”是挨拳打脚踢。  
3.夜空一颗流星划过,我连忙许了心愿,希望你能变漂亮些,谁知刚许完心愿,流星“嗖”地返回来,对我说:大哥!诚心为难我是不是? 
4.你知道我们的友谊对我充满了丰富的含义,你哭的时候我也哭,你笑的时候我也笑,当你从高楼跳出去,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探出头去:“哇塞!不死才怪!” 
5.拉面店柜台前,一位漂亮女孩正排队等候。到她时,拉面师傅问:你要粗的还是细的?女孩答:你拉什么我就吃什么。  
6.一位张先生离开了公司人事部,有一天去酒吧,调酒师说:张先生,听说您最近不干人事啦?!张先生听了大慌,调酒师忙改口,听说您不在人事啦?! 
(二)展示你找到的幽默语言。 
1.抗日战争胜利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他的学生糜耕云设宴为大师饯行。这次宴会邀请了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出席。宴会伊始,张大千先生向梅兰芳敬酒时说: “ 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 ” 梅兰芳不解其意,忙含笑问: “ 此作何解? ” 大千先生笑着答道: “ 你是君子 —— 动口,我是小人 —— 动手。 ” 张大千先生的幽默引得宾客为之大笑。  
(三)这样用用语言,或许可以幽默。 
1 .妙语双关,一箭双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词的多义、同音和同形的条件,用一个词语去关联两种不同的事物,使语句具有双重的意义。比如《刘三姐》里写刘三姐与三个秀才对歌,刘三姐唱道: “ 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才地里来。 ” 这是谐音双关。刘三姐指姓陶说 “ 桃结果 ” 的桃,指姓李说 “ 李开花的李,指姓罗说 “ 锣鼓响 ” 的罗;说不见 “ 桃结果 ” 、 “ 李花开 ” 、 “ 锣鼓响 ” ,就是指陶、李、罗三位秀才没本事,不是赛歌的对手。这是利用双关语来进行讽刺。  
2 .对比。用对比云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造成幽默的效果。甲对乙说: “ 丙这个人什么都不缺,除了美德和才干。 ” 实际上是说丙无德无才。  
3 .正话反说。用与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毛泽东同志在《 “ 友谊 ” ,还是侵略?》一文里驳斥美国的艾奇逊:美帝国主义帮助蒋介石 “ 杀死几百万中国人,不为别的,第一为了门户开放,第二为了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完整,第三为了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 ” 这是反话,其本意是说美帝国主义是为了侵略中国,瓜分中国,控制中国。  
4 .简语繁说,画蛇添足。有的人说话很俏皮,别人问他每月工资多少元,他回答说: “ 八百五十大毛。 ” 本来他的基本工资是 85 元,他故意把元换成以角为计算单位,将绝对数增大。  
5 .歇后语。歇后语运用得好,也是很幽默的。比如人们常说的: “ 这个人真是和尚打伞 —— 无法无天。 ”“ 下雨天出太阳 —— 假晴假义。 ” 这两句话中的 “ 无法 ” 是 “ 无发 ” 的谐音, “ 假睛 ” 是 “ 假情 ” 的谐音。歇后语一般只需把前半截的比方说出来,将后半截的解释隐去,让对方自己去体会。 
6 .比喻。利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性质,使语言既幽默又生动。有人问一位采购员说:采购工作好不好?他这样回答: “ 出门是兔子,办事是孙子,回来是骆驼。 ”“ 兔子 ” 是指出门为了抢时间赶车赶船跑得快; “ 孙子 ” 是指为了买到所需货物不惜请客送礼,低头哈腰地向人家求情; “ 骆驼 ” 是指回来的时候不仅要办好货物托运还要给老婆孩子买东西,负载很重。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采购工作是个吃苦受累的活。  
7 .倒置。将语言倒置也是一种幽默的方法。比如这样说: “ 你命好,有儿子孝顺;我呢?我得孝顺儿子。 ” 这种语义的倒置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效果。   
8 .采用逻辑的推断法。假定对方的观点正确,推论出荒唐可笑的结论来。有一则《巧媳妇》的湖南民间故事:巧姑很聪明能干。她公公张老汉为有这样的媳妇而高兴,就在大门上划了几个大宇: “ 万事不求人 ” 。知府老爷看见了,觉得张老汉不把他放在眼里,就派人去把老汉抓来,要张老汉在三天内办三件事,其中一件是:找出一头大公牛生的牛犊。过了三天,知府来了,要张老汉出来拜见。巧姑走上前说: “ 禀大人,我公公没在家。 ” 知府喝道: “ 他敢逃跑。 ” 巧姑道: “ 他没有逃,是生孩子去了。 ” 知府奇怪,说: “ 世上只有女人生孩子,哪有男人也生孩子的? ” 巧姑马上反驳: “ 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为什么又要公牛王生牛犊呢? ” 知府一时无言以对,只好说: “ 这件事不要他办了。 ” 知府要张公公办的另外两件东西,也都被巧姑驳回去了。巧姑是这样推理的:如果大公牛能生牛犊,那么男人就能生孩子(所以她说公公生孩子去了)。而知府否定男人能生孩子,巧姑就根据知府的这个否定推出结论: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公牛又怎能生牛犊呢?巧姑的反驳幽默、辛辣、有力。    
有时可以倒引对方荒谬的话来回敬对方:有一位老师对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 “ 两个女人等于一千只鸭子。 ” 把女人比作鸭子这是荒谬的。这女生见师母来了,就报告老师说: “ 老师,有五百只鸭子找您。 ” 弄得她老师很尴尬。 
 9 .含而不露,话中有话意在言外。一位青年到某杂志编辑部送稿,编辑看了之后问他: “ 这篇小说是你自己写的吗? ” 青年回答: “ 是我自己写的,我构思了一个月的时间,整整坐了两天才写出来,写作真苦! ” 编辑故作惊讶地说: “ 啊,伟大的契诃夫先生,您什么时候复活了啊! ” 青年的小说是抄袭的赝品,他听了编辑的话顿时满面羞愧,内疚地离开了编辑部。  
10 .同样的语言用到不同时代的语言环境或不同时代的人身上,会取得幽默的效果。比如,有些戏剧小品写古代人讲现代人的话,观众听起来不禁哄堂大笑。你写现在的青年恋人到 “ 卡拉 OK” 去玩,大家不觉得可笑;如果你搞 “ 新编《西厢记》 ” ,写张生对崔莺莺说: “ 小姐,今晚我们到 ‘ 卡拉 OK’ 去跳舞好吗? ” 观众就会忍不住笑起来。因为,现在的语言与古代的语言环境反差很大,把两者扯在一起,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 11 .适当运用行业语,使谈话或文章活泼、幽默。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秦牧,面对自己的成就和荣誉曾感叹地说: “ 世界上的人和事,四舍五入者多矣,我便是有幸得五入的人。 ”“ 四舍五入 ” 是数学术语,用在这句话里,含蓄地表达了秦牧的谦逊,显得幽默大度。又如,中苏关系恢复之前,戈尔巴乔夫表示要与中国恢复正常睦邻友好关系,邓小平同志提出在三个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外电对此评论是 “ 戈尔巴乔夫放出试探性气球 ” , “ 北京把球又踢给了莫斯科 ” 。这里运用 “ 气球 ” 、 “ 踢球 ” 等术语,把严肃的政治问题、外交问题说得既轻松又幽默。  
12 .偷换概念,利用违反同一律的错误,也使谈吐幽默、风趣。鲁迅先生有一篇杂文写道:  
A : B ,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革命的事情,都没有瞒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密去了?  
B :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  
A :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B :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  
  在这段对话里, B 偷换了 “ 可靠的人 ” 这一概念,把它变成了是指 “ 从来不说谎 ” ,其中包括向敌人说实话(告密)。鲁迅写 B 偷换概念,为己辩护,正是为了有力地讽刺和揭露叛徒的丑恶嘴脸。  
八、说说命名这事儿。 
起名字要从字义、字音、字形、习俗等多个方面考虑,这是一般要求与规则,甚至还要讲究全息取名原则。 
 课文中的老崔在美国取名字经历了一些曲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课后同学们可以就取名这话题探究一下,这里单说说中国取名字须注意的几个事项。 
1. 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 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其一是汉族传统极讲辈分。以祖先名字为名,打扰了辈分的排序,会被视为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于汉族的特殊性决定的。汉姓,首先是承继父姓,然后起一个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数民族或外国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国人的姓名通常为三 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如果汉姓名的在承继了父姓以后,再加上祖先 的名字,那么两者就没有丝毫区别了,这样你根本无从分辨李四这个人到底是 爷爷还是儿子了。 在封建制度下,人们不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时,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处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这种忌讳便被称为“国讳”。但就现代人而言,仅就名论,一般不以伟人、名人的名字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伟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为名。如李大林、张大钊,便是取李大钊、斯大林之名为名。当然姓赵、姓关的人,也不应以“子龙”和“云长”为名了,否则便会今古不分。 
2. 忌讳生冷字  
 名字是供交际使用的,否则,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今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绝大多数计算机储存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如果命名时,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认识,必须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3.忌讳多音字  
 我国的姓氏多半属于单音字。也有个别姓氏属于多音字,如:乐字。这种姓氏显然在交际时会造成麻烦。如果说姓氏的多音是无可奈何的事实,那么名字的拟定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麻烦的。山东某地有一个学生名叫乐乐乐,老师上课时却不知该怎么叫他,老师居然让这个名字给难住了。这个名字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可有八种读法,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排列一下。  
4. 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 有些人命名,喜欢利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做文章。例如:石、磊、林、森、聂、耳这三个名字即是此例。有些人取名时喜欢将姓名用字的部首偏旁相同,并将此作为一种命名技巧来推广,如李季、张驰,这种技巧实际上不值得提倡。如果姓名三个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单调之感。特别是当你在书法签名时,就会更强烈地感觉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名字,如江浪涛、何信仁等,不论如何安排布局,都有一种呆板单调之感,不会产生点事纵逸、变化多姿、曲折交替,气韵贯注的美学效果。我们既然是用汉字取名,就不仅要考虑意义上高雅脱俗的抽象美,而且要注意书写时变化多姿的形象美。  
5.忌读“绕口”字  
 命名有时可以得用叠音的方法。例如:丁 丁、方 芳、辛欣等。如果不是叠音的姓名,名和姓的发音方法就要拉开一定的距离,否则,读起来不顺口,达不到的效果。有些名字读起来费劲、吃力,弄不好就会读错、听错。原因在于取名用字拗口,几乎成了“绕口令”,如沈既济、夏亚一、周啸潮、耿精忠、姜嘉锵、张昌商、胡楚父、陈云林、傅筑夫等。这些名字,有的连用两个同声母字,如亚一、姜嘉等。有的连用两个同韵字,如既济、夏亚、啸嘲、胡富、励芝等。前一种是双声,后一类是叠韵。有的三个字同韵,如张昌商、胡楚父、陈云林、傅筑夫等。所谓“绕口”字,主要是指双声字、叠韵字和同音字。 
6. 忌读不雅的谐音  
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读起来会与另外一些不雅的词句声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嘲弄和谐谑,成为人们开玩笑的谈资,产生某种滑稽的喜剧效果。这种语词可分为两类:一是生活中某些熟语,一是贬义词。例如:宫岸菊(公安局)、蔡道(菜刀)、卢辉(炉灰)、何商(和尚)、陶华韵(桃花运)、李宗同(李总统)、汤虬(糖球)、包敏华(苞米花)等。  
 上述谐音使姓名显得不够严肃,不够庄重,在大庭广众之下容易授人以笑柄。另外有一些名字易被人误解为贬义词,如:白研良(白眼狼)、胡礼经(狐狸精)、沈晶柄(神经病)等。  
7. 忌讳过于时髦的字  
 在历史的任何阶段,总会涌现出一些极为时髦的字眼儿。如果命名时追逐这样的字,必然使人感到家长文化素质差,简单是俗不可耐,而且这样的名字,也容易重复。五十年代的“建国”,七十年代的“卫东”,可以说遍及大江南北;“李建国”、“马建国”、“陈建国”、“王卫东”、“刘卫东”、“赵卫东”……又可谓千人一面。 
8. 忌讳过于夸赞的字  
 名字好听与否,不在于用词多么华美,而在于用词用得恰当到好处。给男孩子起名,总是离不开豪、强、炎、猛、闯、刚等,虽然读起来刚强有力,但也容易使人联想到浑噩猛愣、放荡无检,使气任性,不拘礼法。 
 给女孩子命名却又总是在一些春兰、秋菊、珍珍、艳艳之类的词里绕圈子,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到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就会使人产生飘浮的感觉。如女子名字中常喜欢的花、萍、艳、桃、柳等字眼就是。花虽俏丽明艳一时,但 场风雨过后,就会零落成泥碾作尘。杨柳亦属柔软脆弱之物,成语中的柳性杨花、残花败柳等,就表示出对这种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味的情感评价。桃花令人引起红颜易衰的联想。萍与柳又都是飘零和离别的象征物。  
9. 大姓忌讳简单名字  
 目前我国人名出现单名热,而单名最大的弊端就是造成大量的重名现象。以四千个汉字计算,如果所有的人都使用单名,一个姓氏只能有四千个人使用单名,第四千零一个人就开始重名。这样,重名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相反,我国尽管人多姓少,如果采用双名,如果避免使用时髦的字眼儿,避免使用滥调,重名的概率是很低的。 从审美效果看,双名无论是字形的搭配、字音的谐调还是字意的锤炼,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至少它选择的余地比单名要大得多。  
九、有空就研究研究啦,说不定有意外的惊喜。 
1、请从生活中,或各类报刊书籍里,或者互联网上,至少找出三段幽默的文字材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体会幽默语言的特点。 
2、请从班级同学姓名中挑出一些,分析其中寄寓的含意和其命名技巧。 
3例《红楼梦》中姓名的寄寓的含意 
※“真(甄)假(贾)难⑴(冷)留(刘)”  
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则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黛玉,结果却与宝钗联姻。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都有一个“玉”字,妙玉成了宝玉的一面镜子。  
※甄士隐和贾雨村  
“真事隐(去)”“假语存(言)”  
※贾政是“假正(经)”,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贾宝玉则是“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贾链的名字则更直接暴露了其本质“假廉”,是个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  
※王熙凤是“枉”为(言语、秉性)“犀”利“锋”快的女人。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首字理解成“原应叹息”,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也有人将这四个字理解成“原因探析”  
※茶名“千红一窟(哭)”,酒名“万艳同杯(悲)”,已隐指书中女子皆为悲剧。  
※秦可卿则是“情可钦(亲)”,※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 
※平儿是“瓶儿(摆设)”,※地名“青埂峰”则是“情根峰”等等  
※英莲 香菱(宝钗改) 秋菱(夏金桂改)――(应怜,相怜,求怜) 
※娇杏(侥幸)霍启(祸起) 英莲(应怜)冯渊(逢冤)秦钟 “情种”卜世人“不是人”, 
詹光“沾光”,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命名记》测试练习
  《命名记》练习题
  《命名记》ppt课件2
  王鼎钧《命名记》原文阅读
  《命名记》教案2
  《命名记》ppt课件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