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余秋雨《三峡》表格式教案

和寨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编写时间  年月日      第二轮修改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三峡》
授课班级
 
教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情感目标
感受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计划课时
2课时
课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轮教学设计
补充与修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一、 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 、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 、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 、 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ãng x ī  xi ā ng s ù      zh ǔ  
阙   嶂   曦   襄     溯      属引   
4 、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 、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 、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 词语:   
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   漱;良;肃;属引;   
<2> 句子   
①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景物特点;2、体会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 、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   夏:急   
水   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 、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 1 )动静结合。   
( 2 )有张有弛。   
3 、   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 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余秋雨《三峡》教案2
  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