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1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指导阅读《乌夜啼》《浪淘沙令》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七专题是“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该专题有6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一篇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李煜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

 

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词,学习要求主要是了解李煜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二、朗读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三、理解

1、了解作者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

他的词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也特别强。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2、看注解,合理想像,进一步理解词的语言,同学合作,用现代语言串通词的大意

(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四、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从词中寻找出关键字,理出其情感思想。

2、有人评论说这首词上片中的“无奈”和下片中的“自是”最有情味,试作说明。

(关键字:人生长恨。进一步拓展:可以是情感方面的,爱情的或者亲情的都可以;可以是人生失意方面的,前程事业的或者生命状态的都可以。)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无奈”,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自是”,一语点破这种普遍性,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

五、背诵

六、赏析第二首

1、朗读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看注解,合理想像,进一步理解词的语言,同学合作,用现代语言串通词的大意

(  帘外一夜雨声潺潺,暮春时节万花一片凋零衰残。丝绸被褥挡不住清晨的寒意,梦里不知自己已经做了人家的俘虏,还那样贪图欢情。傍晚时分,独自靠着栏杆,放眼远望,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故国江山,离开得容易,再见到就难,流水带走落花,春光也随之而去,不知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3、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诗歌里的情感常常通过外物或者景象来即景抒情或者借景抒情又或者象征抒情,说说本词设计的景象画面以及所寓含的情感。

(2)“莫凭阑”的“莫”,有两种理解:一是“不要”的意思,二是“傍晚”的意思,你觉得哪种更好,并说说理由。



一夜春雨,潺潺入耳的景象——雨的清凉寓内心的凄清,雨的绵延寓内心的愁绪。

丝绸被褥挡不住清晨的寒意——外在的寒意寓内心的凄凉。

暮春时节,万花凋残的景象——“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虚隐着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

淙淙的流水带走落花的景象——惜春、伤春更是自伤遭遇自伤命运的悲惨。)



“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

作者说“莫凭阑”,其实是有凭阑的经验的,正因为凭阑之后使自己感到伤心,所以才劝自己不要再去凭阑了。以突出江山易主,身为囚徒的悲伤。这样理解更好。

作“暮”字为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第二,这里先说凭阑有所见,而眼前所见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曾为自己所有的“无限江山”却又无从见到,这才引起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

七、背诵、作业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ppt课件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