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山水田园诗四首《宿建德江》《终南望余雪》《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游终南山》教案2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了解孟浩然的生平情况。

    过程与方法:识记山水田园诗歌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孟浩然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识记山水田园诗歌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教学难点: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课型:拓展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宿建德江

【导入语】

播放少儿歌曲《春晓》,“春晓”这首歌把我们带到了童年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温馨。那么,“春晓”是哪个诗人写的呢?(明确:孟浩然),可见,从童年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孟浩然的诗歌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孟浩然的诗歌《宿建德江》。

【山水田园诗介绍】

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⑴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⑵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⑶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等诗人交谊甚笃,后应进士不第,返襄阳,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公元740年,王昌龄游襄阳,当时,孟浩然患有痈疽(拥狙),就是一种毒疮,将要治愈了,医生嘱咐他不要吃鱼鲜。孟浩然设宴款待王昌龄等老朋友,纵情宴饮,抵制不住美味佳肴的诱惑,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因为吃鱼病发而死。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译诗】

移动船只,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使我又增添一份新的哀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十分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内容解析】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2.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3.“日暮客愁新”中“新”有何内涵?

明确:“新”的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4.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明确:“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偶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一写远眺,一写近观,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

【小结】

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情怀。

终南望余雪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树梢被初晴的阳光照得明亮,傍

晚,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相与:互相。

众人以贫贱为耻,互相攀比,追逐荣华富贵。而我却胸怀坦荡,所爱好的在于打猎、钓鱼这种闲适的生活。高山、河流时常昏暗,我暂且回到家里过着悠闲的生活。我的菜园里种满了葵菜和藿菜,围绕着我的房屋种有桑树和榆树。鸟雀们知道我悠闲无事,都飞来聚集在我的房屋旁边。我所希望的在于过悠闲的生活,而不愿意和官府打交道。一天天和南山一同老去,心中傲然,只有浊酒一壶与我相伴。

游终南山

终南山巍峨雄伟,好像充塞于天地之间,日月似乎是从危耸的山石上生出。高高的山峰,入夜还残留着阳光,幽深的山谷中,即使是白天也一片昏暗。在终南山中,人自然正直无邪,山路虽险,心里却异常平静。大风吹过松柏,枝叶都向一边倾斜,松涛阵阵,万壑俱响,更显山谷清幽。到了这个地方才后悔读书,天天追求的是一时的功名。

作业布置:预习《边塞战争诗四首》。            

板书设计: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