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1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
主备人   黄静
教学目标:
         1.了解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燕歌行》的对比描写以及景物描写手法,体会诗人的沉痛心情。
         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
         4、通过这两首边塞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同学们,盛唐时期,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诗人们也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盛唐边塞诗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
1、了解盛唐边塞诗及写作背景
(1)盛唐边塞诗: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边塞战争频繁,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向往立功边塞,创作了许多出色的边塞诗,从各方面表现边塞的生活,格调雄浑豪放,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2)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家。《燕歌行》是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所发感慨二作的。 
(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其中有一次封常清带兵出征,曾经就写了这首为他送行。“行”古代诗歌的体裁。
2、学生朗读《燕歌行》,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学生结合《燕歌行》的注释,完成下列习题
(1)、请找出描写将帅和描写士卒的诗句,并结合诗句谈谈分别反映了将帅和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
诗句:
A、“男儿本自重横行”(“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描写,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犹”,还。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
C、“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总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结: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
(2)、请找出描写塞外秋景的诗句,并体会景物描写的好处。
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B、“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
   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C、“绝域茫茫无所有”(大漠茫茫更见荒凉,征人与思妇相隔万里,相见无望,烘托出征人绝望无奈的心情。)
总结:在战役进展过程中穿插写景,既表明战役的地点,战争的惨烈又烘
托出士卒的心情,渲染气氛。同时也揭露将帅的罪责。
(3)请找出反映诗歌主旨的诗句,并谈谈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李广勇猛善战,善待部伍,与士卒同甘苦,士卒亦乐为之用,从而博得了广泛的敬重,与李将军相比,只知寻欢作乐的将帅,就愈显出其面目之可鄙了。
总结:表达了诗人对将帅的谴责以及对对士兵的同情。
三、合作探究
 熟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结合注释,探讨下列题目:
1.哪些诗句描写了走马川的环境?2.走马川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环境的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
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非常恶劣
3.比拟:轮台九月风夜吼;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恶劣环境的描写衬托了出征将士不畏艰难的战斗豪情。
4.军队出征的原因是什么?军队出征的情况是怎样的?
出征的原因:“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保卫国家,反抗侵略。
出征行军的情况:“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解析:
A、“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生动地写出了军情的紧急, 军队纪律严明的情景
B、“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天气的恶劣,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写马的斗风傲雪是为了衬托战士的意气风华,斗志昂扬。
D、“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5.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明确:诗人通过推想表达对友人的预祝和鼓励,同时也是鼓舞士气。
唐军将士不畏环境恶劣,勇猛善战、斗志昂扬。
四、自主检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作此诗时,长安未收复。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重阳节;从“登高”、“送酒” 、“菊”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