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该词的意境和情调。 

2、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以朗读与联想为主,点拨启发。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由《天涯思情》导入

柳永的《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脍炙人口,那么究竟它有何魅力能传诵至今呢?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这就是柳永。

2、明确三点: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代表诗作。

'柳氏三绝'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奉旨填词柳三变'。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感知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听范读录音,正字音,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

(见板书)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想象)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结合写作背景)

(四)重点分析

方法:尤其注重与学生学习过的诗词结合,如《琵琶行》诗句,和流行音乐联系,充分调动学生人生体验和想像,动情地玩味此诗之情趣和意境。

1.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2.难点讨论:(明确虚实相生的效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

(提示学生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①感受画面色调——清、冷、凉。          ②联系特定情境。(景依旧可能再有,人可不在了。)

3.【小结归纳】

(六) 欣赏《雨霖铃》歌曲。                       

(七)背诵并现代文改写该诗。

附[板书]:

上片: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离

帐饮无绪 泪眼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别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难

下片:想象中的别后相思情景

伤离别  甚于常情             愁意浓浓        相

杨柳  晓风  残月             酒醒伤情        思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苦

译文稿:

秋后知了的叫声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夜色渐浓,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帐蓬里喝着酒饯行,可又哪有好心绪呢,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我出发了。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竞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住呢!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教后记:学生的背诵是必要的学习准备过程,向前和向课外的延伸,是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重要的是就此诗学习就必玩味出此诗的特殊之处,勿空求实。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