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沈尹默《月夜》教案1

月夜——沈尹默
一.新课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二.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三.背景资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 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四.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3. 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注: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
4.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要点:“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沈尹默《月夜》ppt课件2
  沈尹默《月夜》教案3
  沈尹默《月夜》练习
  沈尹默《月夜》ppt课件1
  沈尹默《月夜》教学设计2
  沈尹默《月夜》原文及赏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