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过客》教案1

《过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的观点,了解写作背景。 
2.感受以本文语言的特点,了解角色的象征意义。 
3.明白文章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文章概括观点的能力与语言品读能力的提高。 

2.文章语言艺术与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 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 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 万字,其中著作500 万字,辑校 和书信100 万字。 鲁迅在1918 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 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故乡》 论文集:《门外文 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二、课文导入。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 

四、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分析理解课文。 

人物介绍: 

过客: 这是一个勇往直前的顽强的战斗者的形象,衣履破碎,困顿倔强,他知道他的后面是黑 暗和苦难的深渊,因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同时,他也知道他的前面既不是小女孩所说的到 处是盛开的鲜花,也不是老翁所讲的都是坟,他始终相信前面总是有路可走的,只不过不是 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需要自己从没路的荆棘丛生的地方踏出一条路来。于是,他忍受着疲 劳饥渴,带着满身创伤,不要任何布施和安慰,不分昼夜,不怕艰难险阻,奋不顾身地“向 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决不走回头路。 

老翁: 这是一个悲观厌世者的形象,他曾与黑暗势力作过斗争,然而被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 其走狗的野蛮统治所屈服,完全丧失了斗争意志,过着消极退隐的生活。 

小女孩: 这是正在成长的新生力量,象征着向往光明的第三代人,天真活泼,拥有一颗好奇的心。

 《过客》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寓味,是一篇含蓄、隐晦,又富于象征 意义的哲理性文章。鲁迅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度思考在文章中一一展现。 《过客》一文中出现了三位截然不同的人物——白发老翁、紫发女孩和一位困顿的过客。 而这三位人物也象征着生活中三种不同的人在人生道路中作出的不同的人生存选择。 面对 西面的土地,十岁的紫发女孩看到的是野百合与野蔷薇盛开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看来,她象 征着的是对生活与未来怀着希望,对生活充满同情心和好奇心却又缺乏深刻认识的稚气的年 轻一代;而同样的方向,老人看到的却是萧索凄凉的坟地,这位世故、麻木的白发老翁正象 征着社会上已失去了理想和追求的麻木生存、畏缩不前的一类人;而困顿窘迫的“过客”即 使知道前面是绝望的坟地,依旧选择向前走去的,他象征着的是灵魂无处可归却依旧永不停 止追寻出路的孤独而觉醒的探索者。 《过客》一文全篇都在描述这位面对绝望现实却无所畏惧的“孤独过客”的形象。他从 瓦砾和杂树中走来,困顿而疲惫不堪。在他与老翁的对话中,过客回答了三次“我不知道” ——他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唯一清楚的就是不停往前走。而这正 体现了过客身上“反抗绝望”的生命意志。 在过客与老翁的对话中,他多次说道“我还是走好”。未知的前方,可怖的坟地,过客 的无所畏惧和执著精神都蕴含在了他的“走”上。正如鲁迅自己说的:“我自己是什么也不 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 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 鲁迅自身的执著恰好体现了过客正视绝望现实,义无反顾选择决绝地走下去的勇士的形 过客也说过这样一段话:“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明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每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每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 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而这被深恶痛绝的牢笼般的地方正是他所处的黑暗而绝望 的社会——所以他要走。即使他的灵魂依旧在黑暗与歧途中孤独地流浪,但“走”就意味着 出路和希望。 过客的身上到处都是鲁迅自己的影子。过客在荒郊野地里没有目的地向前行走,前方是 坟地,背后是无法回头的绝境,但他依旧选择坚定地向前走去,拒绝他人的布施和语言的迷 惑,非要执着地走到前方的目的地去。 鲁迅就像文中的过客一样,是孤独、焦灼甚至绝望的探索者,但是他亦如无所畏惧的过 客一般,踏着荆棘和瓦砾,跨越坟地和山丘,不顾一切向前追求,为这个绝望的社会开辟出 一条带着希望的道路。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过客》原文阅读
  《过客》读后感(2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