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1

教学要点:
1、简单了解作者王小波创作情况。
2、了解本文主要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
3、本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4、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第二段,概括本段主旨;举例说明“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分析作者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用意;你如何理解“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进程:
一、作者简介:
1、王小波生平年表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山东牟平插队;
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逝世于北京。 
2、王小波作品目录
1980年9月《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年3月《王二风流史》香港繁荣出版社。
1992年8月《黄金时代》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2年1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2年7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黄金时代》华夏出版社。
1995年7月《未来世界》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6年11月《思维的乐趣》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7年5月《时代三部曲》花城出版社。
1997年5月《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10月《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黑铁时代》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年2月《地久天长》时代文艺出版社
王小波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他去世后,作品一版再版,深受欢迎。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纪念、评论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等。一个作家在死后如此被人们阅读、关注、讨论,应该说是十分罕见的,这一现象透露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为许许多多读者深深喜爱着。
    他被称为“文坛外的高手”,写小说写杂文,写的是非常中国的内容,但最先受到的却是海外学界的认同。幽默亦带调侃的语言、灼灼的思想与个性,也许这一切,恰恰是国内“文坛”排斥他的理由。 
二、文章概述:
所谓“特立独行”,即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与品行,不肯随同流俗,而它却是只猪。从文章标题已经可见本文的幽默,但读完全文就会明白,作者绝不是用这幽默让读者发一笑就完了,他甚至不是让你发笑的,而是要让你觉得悲哀,悲哀之后沉思“特立独行”这个问题。
    文章借猪写人,通过描写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的故事, 分析“对生活做种种设置”的谬误,探讨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道理。虽然作者的叙述语境是文革期间,但“无视对生活的设置”,做特立独行的人,依然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命题。
    王小波张扬得最彻底的,是一个人作为个人的自由与完整,是灵魂的独立与桀骜。他渴望的世界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自己的世界,是猪能够按照猪的方式生活的世界,是所有人最大限度地不被设置和统一安排的乌托邦。
三、课文线索:
猪:猪总是猪,它被安排的生活或者被阉了长膘,或者配种。--人不仅喜欢设置动物,还喜欢设置自己的生活。--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的精彩事迹。
人:文革期间人的生活比猪强不了多少,单调乏味。--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自己被设置也喜欢设置别人的人的种种举动。
设置别人的生活,就是扼杀人的自由;而甘于被别人设置,则是自动放弃自由,因此作者怀念这头猪,意思是,人都要向它学习。
四、阅读提示:
课文第一段除了开头与中间两句,全写猪。开头一句平起,引出下文。中间一句:“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们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这句插得自然,往往不引人注意,而这句却是这一段甚至全文的文眼。因为文章要说的毕竟不是猪,而是人。这一句虽然轻描淡写,但作者对文革期间被设置得单调的生活的愤怒,已通过黑色幽默传达出来:人的生活居然与动物相差无几!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这句话发人深省。如果说上面那句话仅是对文革的控诉,那么这句话就是对人类生活的反思。作者所举的例子是古希腊的斯巴达,这更表明,设置生活尤其是设置别人的生活,是会思考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一个毛病。
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很容易,那么特立独行者就太多了。作者说“很难”,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喜欢设置别人的总是强者,比如父母长辈,比如领导,还有更强大的政权。因此,渺小的个体要反抗强者的设置,没有超强的智慧与勇气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独行”就意味着孤独,“特立”则使自己与众不同,鹤立鸡群,而人都是害怕孤独的,害怕被人另眼相看。因此,要改变被人设置的命运非常难。但猪的命运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它依然能够做到与人类对抗,人为什么就不能呢?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因为反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听父母安排,可能失去他们的物质供给,不听领导的,可能下岗,诸如此类。
从猪的故事看出它哪些特立独行之处?
    首先,它是肉猪,却不肯长肉,又黑又瘦;
其次,它敏捷如山羊,到处逛而不呆在圈里;
    第三,它只对知青好,有自己的好恶;
    第四,谁也没办法把它劁了;
    第五,它有诸多本事,如学汽车、拖拉机、汽笛叫;
    第六,它对母猪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第七,也是它最特立独行的一件事,就是单打独斗对付了二十几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和他们手里的枪;
    第八,它不在乎人类给它喂食,为了自由而成了一头长着獠牙自己觅食的野猪。--可见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特立独行也要付出代价,就看你愿意不愿意付出了
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王小波与鲁迅一样,除了反对强者,也反对弱者的自甘沉沦。在《风筝》一文中,鲁迅既批判了“严冬”般的社会和自以为是的长辈,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也对他弟弟对于痛苦的忘却感到寒心。王小波同样如此,他对特立独行的猪的赞扬,其实就是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的批评。因为一个麻木的人,是没有希望改变命运的,一个甘于受欺压、受别人设置的人,是没有可能获得自由而变成特立独行者的。
五、写作特点:
评论家林贤治的总结--能够把道义感和幽默感结合起来,锻炼出一种风格,不特五十年,就算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近百年间,也没有几个人。鲁迅是惟一的,王小波虽然尚未达到鲁迅的博大与深刻,但他在一个独断的意识形态下创造出来的“假正经”文风,自成格局,也可以说是惟一的,难以替代的。 
何谓“假正经”文风?用王小波讲过的一个小故事可解释之。话说在北方某城市,他曾见到一个耍猴人,锣鼓一响,这个耍猴的人便开始训话:为了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现在给大家耍一场猴。他听了反感至极,可又不能走开,因为走开就意味着“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因而进退两难地等了两个小时。我们大可不必去认真考究王小波当时是否真的等了两个小时,因为这不过是他“假正经”文风的一个惯用“伎俩”而已。本文中猪的“事迹”亦当如是观。
读王小波的杂文,我们还会发现,无论是针砭时弊,还是评说传统,王小波往往能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和心态,超越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反观和审视我们的现实、历史与文化。
王小波杂文的“黑色幽默”也让读者印象深刻。如本文中的“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等,行文也是王小波特有的一种调侃的语气语调。
网络评论--王小波作品在语言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够精练,很多智慧的火花都被冗长的叙述给压制了,而且他经常把数学和逻辑分析引入作品,显得理性化有余,激情不足,王小波暴露的思想缺陷也就愈发明显,他有很多笔墨是托物言志、含沙射影的。例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完之后的确让人会心一笑,但讲述的道理也不见得有多深刻,无非是张扬个性和强调做人的乐趣等老一套。
六、王小波语录:
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看过但丁《神曲》的人就会知道,对人来说,刀山剑树火海油锅都不算严酷,最严酷的是寒冰地狱,把人冻在那里一动都不能动。假如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 
现在应该解释的是我为什么老是愣愣怔怔,这是因为我老觉得自己遇见的事不合情理,故而对它充满了怀疑。比方说,我上班时遇上了开会,想道:开这些屁会干什么?难道有人乐意开会?事实上谁也不想开会,但是非开不可。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觉得不合情理,就发起愣来。但是哪天我去班上碰上没开会,又会发愣:怎么搞的,回回开会,今天却不开了。结果是为了开会的事要发两回愣。
七、思考与练习
1、文章哪些方面描写了猪的“特立独行”?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经典语录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2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pptx课件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