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兴贤》教案1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

教学目的:

1、学习文言知识,了解姓氏异读现象。

2、掌握本文论证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3、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

教学难点:古人姓氏异读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

我们本学期学习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王有一定的了解,而本文文字并不艰涩,除了几个不常用的异读字外,其余都不难理解,可以通过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来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导入:王安石是我们熟识的,谁来说说王安石?(学生介绍王安石)我们在《语文必修5》中学习过王安石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充分论证了凡事应深思慎取的道理,和要想成功,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有志、有力、有外物的帮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

2、生朗读全文

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仲虺 祭公 召公 伍员 翟景 



南宫适 郦食其 万俟卨 尉迟恭 覃氏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昏乱之世虽有之而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用之



不迩小人,则谄谀者自远矣 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

4、分析文章:

同学们见到的课文分两段,但很多版本却将本文分成三段,你们看,做三段应该



怎么分?



明确:从开头到第四句“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第一段提出“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论证“为什么(重要)”的道理。鉴赏提示上也有说明。

5、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六国论 》

B、论点————论证————结论 《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肯定或否定什么——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结论(怎么办)

本文属哪种?

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的 ?

兴贤则昌:正 (例证) 反之则亡:反 (例证)



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

明确:五个假设句

6、现在我们来思考一篇作文的写法:

为反对者请功

听反对意见成功:齐桓公管仲 勾践范蠡 唐太宗 魏征



朱元璋刘基 林肯对待政敌



不听反对意见失败:夫差伍子胥 项羽 范曾 关羽 亲兵 



马谡 王平 文革时期 



7、作业: 

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结合文章,请大家谈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

作者邮箱: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兴贤》作业练习
  《兴贤》教案3
  《兴贤》学案
  《兴贤》ppt课件4
  《兴贤》教案2
  《兴贤》ppt课件3
  《兴贤》ppt课件2
  《兴贤》ppt课件1
  《兴贤》原文和译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