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冯至《蛇》教案1

作者:zhuzhaowandai
作者EMAIL:11111111111@yahoo.com

课   题

№2




德育
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智育
蛇这一意象的特点,代表什么
美育
品味诗歌的感情表达,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教学难点
意象的探究
教学关键
情感价值
课 型
 
教学方法
朗读  分析
教 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一、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二、学生朗读
三、蛇的意象的探讨
诗中的实际上就是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四、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 
四、分析结构
全诗分为三节,
诗的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
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将“寂寞”比喻为“蛇”,
就是“爱”的同义语
 
 
课后记事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蛇》同步练习
  《蛇》ppt课件(36页)
  《蛇、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ppt课件
  冯至《蛇》教案2
  冯至《蛇》ppt课件2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蛇、预言、窗、你的名字》教学设计
  冯至《蛇》ppt课件1
  《蛇》图片素材(6张)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