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只因为年轻啊》教案1
只因为年轻啊 
一、欣赏作者的散文 
这是深秋了,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遂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 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头来。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我忽 然感到一种幸福,那种浑沌而又淘然的幸福。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的宠爱 ——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  
—《地毯的那一端》 
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荫,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敬畏生命》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 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 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 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 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 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之怀古》 
我想起那坐山。 它沉沉稳稳的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纸镇。美丽凝重,并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 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  
或者在眼中,或者在胸中,是中国人,就从心里想要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云飞鸟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  
辛稼轩需要一座妩媚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跟山相像的“情与貌”。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 我要的那一座山叫拉拉山。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二、记几个字词 
滑稽        尴尬        正襟危坐      乍起乍落  
促狭        灼伤        不可置信      倾家荡产 
昏眊        荒谬        人老珠黄      过眼烟云     
佝偻        跺脚        张皇无措      语焉不详 
脸颊        崭新 
镶嵌        空瘪 
三、阅读课文,联想思考。 
引题:年轻,是每个人必经的美好岁月,年轻往往代表一切,而年轻也因为太完整,而无法体会到人生的诸味,可谓身在其中不知处;而作者历经沧桑后,用一种过来人的智慧,细细品尝青春,更是对人生的参悟。 
节选的四段文字,每段都围绕关于人生的某一个支点来展开,你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吗?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然后谈谈你的感想。 
1.爱与恨: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只因为年轻,所以把爱恨简单对立,却不明白,爱的反面只是没有感觉的默然,一个人在恨的时候也就在刻骨铭心地爱着。   
2.受伤与关怀:不能因害怕受伤而放弃关怀。   
只因为年轻,所以面临未来,总是小心受伤,却不明白,受伤是人的常态,人生在世难免受伤,关键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3.生命的经济学:生命就像经济学,短小稀少,要珍惜光阴 
只因为年轻,所以往往忽略了这丰盛却短暂的青春,那转瞬就过的稀少岁月,往往在人拥有的时候却总是恍然。   
4.浪掷:  无论诚恳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 
 只因为年轻,所以总认为更好方式可以再过一遍,却不知道,时光无驻,对于这太美的青春而言,任何一种过去都是对美的浪掷,因此与其懊恼,不如在过程中享受。   
小结: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感受年轻和青春的,你从中又获得哪些心灵启示。 
  作者从情感、伤害、无常、过程等方面来感性地阐释青春的年轻和美的,从中引发出了爱和恨、受创、青春的短暂与欲望的无穷。懊恼等相关的感慨。 
  从中我们感受到来自青春的美好和短暂、人生的无奈与飞扬,在享受美的时候要学会看透它的易逝,在失去的时候,学会感恩和回味。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 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四、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 所以说,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根据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爱代表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烈感情,从内容的表面上看,爱的反面便是恨,但是从感情的强度上看,爱的反面便是漠然。从下文所举例,便可看出,久别重逢的朋友,心中的爱也就变成了一句“认识你吗?”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一种对漠然的害怕,哪怕是恨也是一种着紧的表现,而漠然就是一种无言的困惑,让人生怕。 
2.原来整场生命也可作经济学来看,生命也是如此短小稀少啊!而人的不幸却在于那颗永远渴切不止的有所索求,有所跃动.有所未足的心,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呢?我痴坐着,任泪下如麻不敢去动它。 
(为什么学生听了经济学教授的话后“并不悲伤”,只是“低头记笔记”,而我却“又惊又痛泪如雨下”呢?联系上下文,找出我和学生不同反应的原因) 
学生们是大一的。正处于青春时期,他们年轻,他们看不出生命是一场短短的独幕剧,如一朝一暮,如匆匆如赴一场喧哗的夜宴。他们没有这样深思,而教授的讲话却让重当学生的作者为之触动,引起了他的深思。 
3 .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为什么“青春太好”了反觉其“春色恼人”?这句话隐藏了什么哲理) 
生命是一桩太好的东西,好到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度过,都像是一种浪费。面对生命,我们不要太追求完美,只需好好把握青春,让生命过得充实丰富,“无论诚恳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 
五、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散文特色。 
引题:哲思性散文虽然以阐述生活和人生的哲理见长,但这哲理常常是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来。本文中便有不少哲理、感情和形象结合得十分完美的段落。请在文中找出二三个能引起你共鸣的句段,谈谈你对哲思性散文的表达方式的看法,并体会张晓风散文“亦秀亦豪,清丽洒脱”(余光中语)的语言特色。 
1.生命太完美,青春太完美,甚至连一场匆匆的春天都太完美,完美到像喜庆节日里一个孩子手上的气球,飞了会哭,破了也会哭,就连一日日空瘪下去也是要令人爱哭的啊! 
这一段话富有深情地感慨生命,青春的完美,进而用“孩子手中的气球”这一具体形象比喻生命,青春,表达出青春是一场“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是浪掷”的哲理。 
2.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就必须包括受伤,那么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基督不同于世人的,岂不正在那双钉痕宛在的受伤手掌吗? 
这一段话通过“基督”这一形象,表现出一种在关怀与受伤之中的毅然的取舍,章显了一种宁可受伤也要关怀,去爱的人生哲理。 
六、课外探究:说说张晓风的散文。 
余光中称张晓风的散文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亦秀亦豪、腕挟风雷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概括,“腕挟风雷”是对“亦秀亦豪”之“豪”所作的补充和说明。英国女作家伍尔芙指出:“一个人,如果是个纯粹的男人或是个纯粹的女人,那将是天大的不幸。 
无论任何人,都应该是个具有女人味的男人或具有男人味的女人。”这一男女双性气质的组合理论极富启示意义。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