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把握苏格拉底的重要人生概念,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2.探讨文章的论辩逻辑,赏析苏格拉底的劝说艺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赏析作者劝说艺术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示 教师:

这是一篇呈现苏格拉底人舍生取义精神和以理服人劝说艺术的文章。

学习本文时,要从苏格拉底的人生理念把握入手,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进而探讨他的论辩逻辑和劝说艺术,建议课外阅读苏格拉底长篇论述的全篇内容。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交流苏格拉底的思想精神和人格魅力。

拓展思考: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却欣然接受这种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值不值得赞赏和提倡?为什么?

这是一篇对话体哲思文章,全文由苏格拉底与好友格黎东就是否越狱逃跑的问题展开的24次对话构成,相较段落层次分明的文章,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阅读时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罪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他的好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成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二、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文章由苏格拉底向好友格黎东表明立场入手,以明确自己的认识做结,行文层层深入,深入浅出。请用心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出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生:

站在全文的角度梳理苏格拉底是怎样劝说格黎东的:

(1)表明立场:听从道理,尊重道理。

(2)告知好友:追求正义、美、好,听从道义、真理。

(3)引导好友:要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4)启示好友:不能做不正当的事。

教师:

2、站在局部某一部分的角度,比如第一段,体会苏格拉底的思维逻辑。

学生:

表明态度和立场:坚持原则,听从“道理”,不会让步;

引导格黎东与自己一同研究、思考是不是该听人们的“议论”“意见”;

追问格黎东哪些意见必须重视,哪些意见不必重视;

请格黎东考虑:要不要尊重、听从人们的一切意见。

二、学习任务二:批注概念,摘要观点 

教师:

阅读课文,圈画出对话中的相关语句,筛选出出现频次比较高的重要概念,借助批注法,对其进行批注;进而写出有关文章核心观点的摘要。

学生:

1、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

2、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

3、只能听从哪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

4、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

5、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

6、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作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梳理、摘要作者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

1、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

2、在正义、美、好的问题上,听从内行的意见,听从真理本身。

3、我们应当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4、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

5、人应当坚持正义。

……

10分钟 三、学习任务三:体会对话艺术,理解逻辑思维 教师:

苏格拉底善于言辞,劝说艺术非常高超,真正做到了“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那么,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的呢?

学生:

开宗明义:合乎正道,可贵;不合正道,不从;

推心置腹:尊重道理;

请求考虑:不迷失自我;

设问追问:促使作答;

由此及彼:遵从道义;遵从真理,活得体面;

一同研究:打消“不正当”的念头;

邀请对方:一起做做正当的事。

请同学们结合对话,梳理出苏格拉底的对话内容,探究苏格拉底的诘问艺术。

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迁移训练 教师:

苏格拉底将“正当”“道义”视为人生追求的绝对原则,舍生取义,其人格、精神令人感动。

阅读文本,深度思考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品质。

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谈谈对苏格拉底“择死”行为的认识。

师生研讨、思考。

学生:

苏格拉底宁死也不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面对朋友的劝说逃跑,坚持道义而不动摇,为哲学而殉难,为正义而献身。

面对死亡,苏格拉底的坦然与镇定是惊人的,这归功于思想的力量,精神的高度。

他的这份舍生取义、舍生求道、舍生卫尊的做法、行为令人动容。

世界上始终没有停止“择生与择死”的辩论,很多人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屈原、谭嗣同、苏格拉底择死;

司马迁择生。

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不可一语言之,需要结合实际解答。

苏格拉底择死,强调的是追求正义、道理、道义。他认为判决虽然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以恶报恶。

学习任务五:体会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名言警句和施教艺术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篇文章,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下列任务:

1、梳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名言警句,体会这些格言警句的现实意义;

2、阅读有关苏格拉底的演讲施教,分析体会苏格拉底的施教艺术。

学生:

值得我们至今仍可学习借鉴的苏格拉底的名言有很多,如: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擅长演讲,引导教育民众,传递自己的思想主张。

方法:问答法、对话法;

场所: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监狱等;

对象: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

目的:造就治国人才;让人坚持正义;

内容: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教人锻炼身体;

教育方法:“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学习任务六:建立学习任务单,建构人物形象 

1、填写“课文学习清单”

2、 课外阅读苏格拉底长篇论述全文,建构苏格拉底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现实,浅谈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下的意义,不少于300字。

学习任务七:课外阅读,对比拓展

阅读课外作品,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1、对比阅读周国平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文,全方位体会苏格拉底之死的意义。

2、拓展阅读梁衡的《人人皆可为国王》、矛盾的《谈独立思考》、林贤治的《让思想燃烧》、李大钊的《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等文章,感受“思想”的魅力。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5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4
  《人应当坚持正义》预习学案
  《人应当坚持正义》ppt课件2
  《人应当坚持正义》ppt课件1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3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1
  《人应当坚持正义》练习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