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案4

【单元任务】

1.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

2.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判断。

3.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并恰当筛选与利用,以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素养达成】

1.通过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的阅读,或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

2.在实践中了解多种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习成果。

3.分析实例,研讨多种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并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形成结论。

任务一:认识多媒介

社会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相互促进,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的互补与融合,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来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活动一

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围绕近期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开展一次有关“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归纳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要注意抓住与调查目标相关度较高的关键点来设问,如平时获取新闻的途径,得知这一新闻事件的最初渠道 ,这一事件中引人关注的新闻点,想深人了解事件时的首选媒介,等等。调查时应考虑被调查者职业、年龄等的代表性,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调查数据。

【实施步骤】

(1)选择调查主题。

选题,即选择调查分析的内容、对象与角度。选题是调查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围绕2020年7月7日高考这一天我们黄山市发生的几个热点事件,开展有关“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

(2)确定调查方法。

根据自己选择的调查主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查方法。比如: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调查、现场观察、蹲点调查等。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尽可能详尽地留下第一手材料(包括影像资料)。要注意准确记录各种信息的来源。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可参考下面的例子:

关于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问卷

您的年龄:

您的职业:

1.关于2020年7月7日,您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2.您得知老大桥被冲毁/歙县城区洪水/歙县高考推迟/歙县语数高考启用备用卷的最初渠道是什么?

3. 您获取2020年7月7日高考这一天我们黄山市发生的几个热点事件的相关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4.您是通过什么渠道深入了解我们当地这几个热点事件的?

感谢您的配合!

(3)搜集调查资料。

恰当地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等调查方法取得调查资料,以获得准确、可靠、符合调查主题的调查资料。

(4)加工整理。

对资料进行整理,使之明确化、条理化,并对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对“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深入理解。可采用图表的形式加以呈现,使之一目了然。

(5)补充相关素材。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加工,我们可以得到初步的研究印象和结论,为了支撑、印证这些印象和结论,我们还要搜集一些必要的补充素材。

(6)制作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结构表

标题(标题应明确调查的主旨,放在醒目的位置)

摘要(简要概括报告内容,语言应简明清晰)

目录(列出报告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调查背景与目标(调查的背景和设定的目标)

调查步骤与方法(怎样实施调查,经历了哪些步骤,运用了哪些方法)

调查内容与分析(调查的主要问题,获得的各种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可以分成若干段落)

结论(总结调查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建议(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资料(列出参考的文献资料及其来源)

提示: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上内容,自已撰写时也可作一些调整。

活动二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2. 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xxxx。

截止日期:4月26日。

校报编辑部

4月11日

【参考示例】

用于微信或者微博等社交app

[招聘启事]美女、帅哥看过来!寻找校报最靓的崽!

[岗位职责]筛选来稿、文字编辑、新闻采写。

[应聘条件] 1. 高一、高二, 学有余力; 2.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水平,沟通能力良好;3.细致认真,责任心较强。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XXXX。

[截止日期]4月26日

[配图]

[改写理由]在微信、微博上发表招聘启事,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趣味性。开头“最靓的崽”能引起阅读者的注意。

2.不要长篇大论。刷社交app的读者根本没有时间阅读冗长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改写时可以对原招聘启事的内容做简短化处理,如将“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变为“筛选来稿、文字编辑、新闻采写”。

3.配图不可缺少。为了迎合现在刷社交app的求职者的阅读习惯,招聘信息一定要有高质量的配图,这样才有助于增加阅读量。

4.注重时效性。社交app会自动匹配发表时间,因此原招聘启事中的发表时间没必要再做保留。

提示:其他改写形式略。学生可充分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点,来进行其他形式的改写,如改写成用于广播、电视的招聘广告等。

任务二:善用多媒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快速简易。通过日趋融合的各种媒介,人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获取信息,还可以亲身参与信息传播,发出自己的声音。学校近期拟举办一次戏剧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参加这一活动。小组合作,为班级的节目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

【实施建议】

1.确定宣传主题、目标受众和媒介种类。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媒介 ,集中力量宣传,充分发挥这种媒介在宣传功能上的优势,例如校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具有权威性,而一些自媒体平台则传播迅速,吸引力强。

2.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语,确定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据所选媒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在校电视台播放宣传短片,要设计短片画面内容,撰写画外音文稿;进行网络直播,要选择恰当的直播场地,撰写内容脚本;使用网络公众号发布文章,则要注意内容的可读性和标题的吸引力,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图片或视频。

3.根据受众情况和媒介特点,选择最佳发布时间。因为是校园活动,主要受众是老师和同学,所以如使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可以选择课间、午间发布信息;如使用网络推广,则应选择晚上或周末发布信息。此外,还要注意把握宣传的频率,频率过高,,容易使受众厌烦;频率过低,又达不到宣传效果。

4.多媒介的运用可以充分自主化、个性化,但同时我们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做“标题党”,不夸大宣传,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任务三:辨识媒介信息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埵澜纾惺币哺颐谴次蟮己头衬铡N颐腔袢〉男畔⒉⒉欢际钦媸档模乇鹗峭缟戏⒉嫉男畔⒊3;嵊卸镂蟆!堵朗洗呵?.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了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成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你所接触到的信息失真的情况还有哪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

每名同学举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与其他同学合作归纳这些信息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提示:示例略。我们要辨别信息的真伪,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A、辨别角度1:从信息的来源判断

辨别提示:(1)信息的五要素(时间、空间、主体、事件、结果)是否齐全;

(2)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3)逻辑推理(多问几个为什么);

(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5)实地考证。

B、辨别角度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判断

辨别提示:(1)不同角色的人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说明社会角色的差异决定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2)不同个体选择关注不同的信息也体现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差异。

C、辨别角度3:从信息的时效性判断

辨别提示: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天气预报、通知等,我们在获取这类信息时,可以通过判定其时效性来确定信息的价值。

D、归纳总结: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具体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②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③信息是否可用;

④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⑤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

⑥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活动二

每名同学举一个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提示:示例略。同学们在谈自己辨识信息的动机、过程和思路的时候,可以参考任务三中的[活动一]展示的方法和角度。

【佳作展台】

拒绝盲目相信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现在,人们想要知道什么,只需要点一下搜索,就能找到各种答案。其实这些答案,真假纷呈,其准确性也有待考察。但是,现如今,许多人都选择盲目相信。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发生坠江事故。这条消息迅速在大大小小的网络媒体上发布,一时成为人们在微博和朋友圈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当时传播最广的一条消息是“女司机违规行驶论”。有的网友说女司机违规驾驶导致公交车车毁人亡,于是网络舆论便纷纷把矛头对准女司机,肆意谩骂。然而等到真相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女司机与事故的发生毫无关系。她只是正常行驶,是本次事故的侥幸逃生者。这不禁令我思考:为何人们会如此盲目地相信网络信息?通过思考,我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因为利益诱惑。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求得关注量,找到一点儿所谓“证据”就大加宣传,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点击量,取得销售量,不顾真实性地误导大众,有时甚至会造成危害生命的结果。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丑化他人,或是用虚假的信息大力美化一个人,最终都误导了大众舆论的走向。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为了利益。这些人充当着媒介平台中的骗子,是导致大众盲目相信网络信息的直接原因。

二是由于事不关已。很多人觉得网络上的事好像发生在千里之外,离我们似乎很远。于是,面对信息时,一些人从没想过是真是假,有什么影响,甚至还有人滋生出这样的想法:就算不是真的又怎么样?他们盲目地相信,盲目地评论,而忽略了真相。对真相的不理不睬,是导致盲目相信的根本原因。

分析、思考之后,我们看清了现象。也看懂了本质。但是我们不应止步于此,而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说来也简单,就是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增加知识储备量、时事储备量,确保自己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知能力,即每看到一个事实或定义,则首先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然后再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推导等方面,以质疑的眼光去看待。此外,自己在发布信息时,也要进行各方面的考察、评估,然后再给出确切、真实的说法。总的来说,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盲目相信,也不全盘否认,这是我们行驶在信息高速路上时,最稳妥的路线。

(有删改)

[名师赏评]这篇文章就2018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展开议论,分析了当时“女司机违规行驶论”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原因,最后还提出了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的正确做法一提高个人 的媒介素养。这篇文章的理性分析为我们辨识媒介信息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活动三

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信息源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并编写份真实信息源的图表。

提示:具体的讨论内容和结论略。

【实施建议】

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学们想要获取精准有效的信息,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

1.确立目标,才能让信息“对号人座”。如果你想有所收获,那么首先要明确自己想收获哪些方面的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明确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信息筛选,也就能事半功倍了。

当然这样的目标不能太多,否则就和没有目标一样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有3- 4个目标,它们也就是精准信息的检索词,这可以保证我们在遇到相关的书籍、资料、信息时,能精准地聚焦到这些目标上,同时也便于我们分类存储、积累使用、总结实践。

2.信息来源筛选。一般来说, 每个领域都会有“领头羊”,当我们想要获取某方面的知识时,跟着他们走段路是没有错的。但也要有自己的深人思考,这样才能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相应领域的经典书籍也是不错的信息来源,能够让我们获取的信息更系统。

3.专注于目标信息,对不需要的信息坚定地说“不”!我们需要以目标为中心,专注于能够实现我们目标的信息。学会把目光和注意力聚焦到当下最重要的信息上,这样才能让我们高效地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任务,获得实效。

4.把握信息重点找出关键。我们要有从信息中提取出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的能力,否则,再好的信息来了,我们也吸取不到其中的精华。

5.信息加工。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信息能够为我们所用。在信息加工以及输出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创造出与目标相关的新的观点,也就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信息。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pptx课件(90页)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案3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2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pptx课件(27页)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