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2、理清论证思路,探究庄宗成败的原因。(重点) 

3、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难点)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文章逐层递进的论证方法; 

3.通过延伸拓展,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有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来赞扬项羽的宁死不屈。项羽,曾经的西楚霸王他骁勇善战,威震四方,不可一世,可是最后却英雄末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他的大成与大败的一生足以引发我们后人许多的感慨。他在乌江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惨败的结局------“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是天要亡他吗?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也往往将人生的苦难失败归咎于命运。那么这种看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探讨“盛衰兴亡之理”的文章——《五代史伶官传序》,看看文学大家欧阳修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二、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在史学方面,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新五代史》。  

2、五代历史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三、预习检测,掌握重点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完善学案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教师补充 

四、整体感知,明确文章论点、论据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其立论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 

五、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 默读2至3自然段,回到历史现场,为庄宗李存勖填写一份履历表,并试着分析庄宗李存勖的人物形象,探究他成败的原因。 

要求:合作交流,完成表格。提示:庄宗的父亲晋王去世是在908年。 

2、继续诵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文中庄宗盛衰(得失天下)时的场面描写的句子体会语言。分析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 

3、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4、 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5、学生细读课文勾画圈点 

6、同桌间讨论 

7、找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8、教师小结 

六、拓展延伸 

1、欧阳修认为庄宗的“忧劳”使他的国家兴盛,“逸豫”使他的国家败亡,在庄宗的人生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提示:命运掌握在谁手中?上天还是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兴趣爱好?) 

2.学生发言 

3.教师谈感悟 

七、结束语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史学家欧阳修浓郁的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也体会到了他在文章中表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古人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同学们,我们要汲取前人的智慧,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 ;要牢记:满招损,谦得益,”戒骄戒躁,虚心向他人学习;更要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牢牢记住这些,才能在成功的大道上不断前进。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更精彩。 

八、课后作业: 

本文为一篇史论,探讨了后唐灭亡的教训,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他的论证是否有可商榷之处?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发表你的看法。 

九、板书设计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盛         对比               忧劳 

人事 

衰                            逸豫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1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5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3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